- · 《中华烧伤杂志》投稿方[08/04]
- · 中华烧伤杂志版面费是多[08/04]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如果说核武器杀伤力太大,或者认为核武器没有任何杀伤力,实际上是不客观的。 在这种不客观的情况下,无限夸大核武器的威力往往更不客观。 其原因
如果说核武器杀伤力太大,或者认为核武器没有任何杀伤力,实际上是不客观的。
在这种不客观的情况下,无限夸大核武器的威力往往更不客观。 其原因主要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戏剧效果而互相攀比增大了核弹的威力。
此外,由于缺乏基本的比较常识,核武器的威力感觉非常大。 举个例子,有这个
么一段文献记载说沙皇炸弹(5600万吨TNT当量)在爆炸的时候产生的声波绕着地球转了3圈。这是人类历史上爆炸的最大威力的核。但爆炸产生的声音围绕地球转几圈的声音其实很多,并不是沙皇炸弹独有的。例如在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让仪器记录了在地球上旋转4圈的声音。
很多火山的爆发声音都会呈冲击波的形式向外发散,造成围绕着地球旋转的效果,核弹并不是独有的。例如在下面的视频里面你就可以看到火山爆发的冲击波(14秒位置爆发,27秒位置听到巨响)。
这种冲击波实际上已经很难对距离稍远的人造成伤害,你只能听到巨响,属于空气传递机械波的普遍案例。
所以有的时候提到核弹的威力往往会有人说距离多远多远、声音传播距离多长,但如果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对比,你会发现核弹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种异常现象。
了解了这些,咱们来说核弹的问题。核弹之所以还叫“弹”,主要是因为他依旧是属于炸弹的范畴。有着和普通炸弹在使用过程中相同的使用思路,这一点和雷、炮不同。只不过它们的能量密度是远高于普通炸弹的。
军事应用往往都是属于那种“下刀就得掉肉”的思路,并不会注重核武器辐射所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毕竟核辐射虽然致死,但需要等待7-20天的时间才能真正使一个人丧失战斗力。核弹最大的军事应用思路还是利用核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对目标进行摧毁,这一点就和普通炸弹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冲击波是在高速爆轰的过程中高温高压造成空气高速膨胀超过音速所产生的一个流体力学概念。其解释是:冲击波是由于大量能量沉积在非常局部的小体积中而导致的流体压力和流量增加。流场可以近似为先导激波,然后是自相似的亚音速流场。简单来说,冲击波是从爆炸核心向外超音速膨胀的压力区域。它具有先导激波前沿。冲击波之后是负表压的冲击风,可以将物品吸回中心。冲击波是有害的,尤其是当一个人非常靠近中心或在结构性干扰的位置时,人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冲击波伤害的大小其实是和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的,一枚250公斤炸弹在一米之外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到达人体的伤害和一枚沙皇炸弹在540米距离上造成的冲击波伤害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军事领域研究核弹的原因——一次成功的投弹可以替代成千上万次常规武器的投放,核弹的杀伤效率高罢了。
所以说核弹在一定距离上的爆炸生存守则和普通炸弹是一样的。卧倒,背向爆炸方向,如果过来的冲击波不到致死量的话,你就可以活下来。
这个冲击波致死量大约是98千帕,达到这个数值,人无论什么姿势什么防护其实都是必死无疑的。在大约48千帕的冲击波压力就可以造成人体内脏的损伤,爬得起来和爬不起来主要看命。最小的致伤数值是19.8千帕,在这个尺度的冲击波轰击下,如果人的姿势不对,会造成胳膊或腿骨折。
当然了,为啥要卧倒?其实冲击波到了特定数值后,卧倒或不卧倒并没有显著地降低伤害的区别,但是在冲击波没有达到致伤标准的时候,卧倒可以让你尽量的还留在地上,站立的情况下,人体在冲击波截面积就会很大,会造成——类似于下面的现象:
你说这人是被炸死炸伤的吗?不严格,确切地说是被摔死摔伤的。
虽然冲击波不到19.8千帕,但是在人体截面上依然可以造成几百公斤的推力,让人飞到半空。这就是自求多福的过程了。很多的爆炸发生后,人都不是被炸死的,而是被摔死的。
至于核武器的热辐射,这件事从广岛和长崎两次爆炸的效果就能看出,热辐射杀伤并不太靠谱。广岛的数据是有大约17122人被热辐射所照射,有不到6000人幸存下来,当然了热辐射之外还有核辐射(这个一会讲)。
这张图太恶心了,必须打个马赛克由于光线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因此热辐射的伤害往往是一面的,在广岛的案例里面还有从门缝里照过去的,仅仅在脖子上留下了不到2厘米宽度的一小条的烧伤。热辐射基本上就是在一定距离以内你能被照到的地方就会被伤到。
文章来源:《中华烧伤杂志》 网址: http://www.zhsszzbjb.cn/zonghexinwen/2022/120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