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烧伤杂志》投稿方[08/04]
- · 中华烧伤杂志版面费是多[08/04]
外科学论文_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具有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二次改良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定结果为具有营养风险的成年烧伤患者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二次改良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定结果为具有营养风险的成年烧伤患者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1月, 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住院的500例经二次改良NRS 2002筛选为具有营养风险的成年烧伤患者纳入研究, 按烧伤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烧伤患者(450例)与严重烧伤患者(5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一般烧伤患者分为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和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 每组225例;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与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 每组25例。各组患者在常规烧伤救治基础上分别采用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伤后1、3、7、14、21 d, 记录4组患者摄入总能量及总蛋白质摄入量;检测4组患者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 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 外周血CD3阳性T细胞比例、CD4阳性T细胞计数、CD8阳性T细胞计数、CD4阳性T细胞与CD8阳性T细胞的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比例, 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游离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计算4组患者当日氮平衡。于伤后7、14、21 d, 重新对4组患者行二次改良NRS 2002评分。记录4组患者治疗期间脓毒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严重烧伤2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结果 476例患者顺利完成试验, 其中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213例[男112例、女101例, 年龄(37±19)岁]、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218例[男115例、女103例, 年龄(42±16)岁]、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22例[男女各11例、年龄(35±8)岁]、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23例[男12例、女11例, 年龄(35±8)岁]。与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相比, 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1 d摄入总能量明显更高(t=6.06, P<0.01), 伤后7 d摄入总能量、伤后1 d总蛋白质摄入量均明显更低(t值分别为6.17、4.59, P<0.01)。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21 d摄入总能量明显低于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t=2.70, P<0.01)。严重烧伤2组患者伤后各时间点总蛋白质摄入量均相近(P>0.05)。与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相比, 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3、7、14、21 d前白蛋白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05、2.33、2.45、2.11, P<0.05), 伤后7、14、21 d白蛋白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30、2.56、2.15, P<0.05), 伤后7、14 d转铁蛋白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1.99、2.27, P<0.05), 伤后14、21 d氮平衡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51、2.07, P<0.05), 伤后21 d二次改良NRS 2002评分明显更低(t=1.99, P<0.05)。与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相比, 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3、7、14、21 d 前白蛋白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50、2.64、2.18、2.39, P<0.05), 伤后7、14、21 d白蛋白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27、2.39、2.69, P<0.05), 伤后14、21 d转铁蛋白和氮平衡均明显更高而二次改良NRS 2002评分均明显更低(t值分别为2.30、2.35, 2.41、2.16, 2.31、2.73, P<0.05)。与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相比, 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7、14、21 d IgA、IgG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19、2.36、2.17, 2.49、1.97、2.24, P<0.05), 伤后21 d IgM明显更高(t=2.06, P<0.05), 伤后3、7、14、21 d CD3阳性T细胞比例、CD4阳性T细胞与CD8阳性T细胞的比值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49、2.25、2.33、2.41, 2.39、2.24、2.46、2.18, P<0.05), 伤后14、21 d CD4阳性T细胞计数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15、2.27, P<0.05)而CD8阳性T细胞计数均明显更低(t值分别为2.58、2.35, P<0.05), 伤后7、14、21 d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53、2.21、2.36, P<0.05)。与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相比, 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7、14 d IgA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15、2.03, P<0.05), 伤后7、14、21 d IgG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09、2.56、2.15, P<0.05), 伤后21 d IgM明显更高(t=2.08, P<0.05), 伤后14、21 d CD3阳性T细胞比例、CD4阳性T细胞计数和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52、2.14, 2.14、2.39, 2.56、2.19, P<0.05), 伤后7、14、21 d CD8阳性T细胞计数均明显更低而CD4阳性T细胞与CD8阳性T细胞的比值均明显更高(t值分别为2.27、2.81、2.01, 2.11、2.69、2.05, P<0.05)。与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相比, 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14、21 d IL-6(t值分别为2.34、2.32, P<0.05)、游离mtDNA拷贝数均明显更低(Z值分别为-2.28、-2.34, P<0.05), 伤后7、14、21 d sTREM-1均明显更低(t值分别为2.02、2.94、3.72, P<0.05)。与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相比, 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伤后7、14、21 d IL-6和sTREM-1均明显更低(t值分别为2.15、2.29、2.47, 2.43、2.07、2.32, P<0.05), 伤后14、21 d游离mtDNA拷贝数均明显更低(Z值分别为-2.49、-2.21, P<0.05)。治疗期间, 一般烧伤2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相近(P>0.05), 严重烧伤2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相近(P>0.05)。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住ICU时间为(11±3)d, 明显短于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的(14±3)d(t=3.12, P<0.01)。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t=3.11, P<0.01), 严重烧伤2组患者住院时间相近(P>0.05)。结论对二次改良NRS 2002评定为具有营养风险的成年烧伤患者应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缩短一般烧伤患者住院时间和严重烧伤患者住ICU时间。
文章来源:《中华烧伤杂志》 网址: http://www.zhsszzbjb.cn/qikandaodu/2022/0928/562.html